就一部104分钟的商业片来看,《角头》有水准之上的卡司与选角,有颇为感人的故事素材与角色原型,电影语言、拍摄、美术等制作水平也十分整齐,戏外操作同样令人印象深刻,可看出导演与制作团队走的是彻底的商业片模式:类型电影、明星、议题操作、锁定特定族群观众、冲首周票房等等。
但在台湾商业片模式尚不明朗的状况下,看得出本片为了摸索市场口味而做出的错误判断与剧情上的牺牲,即使拍摄诚意十足,仍有明显的缺点掩盖不去。只是我还是相信,放在台湾商业电影脉络下来看,这些缺点在片子大卖后有望修正,也因此非常愿意等待导演更趋成熟的下一部片。
在美国修习电影的导演李运杰很明显想在台湾拍好莱坞商业片,《电哪吒》和《角头》皆可看出是主轴明确、符合「高概念」(highconcept)的商业作品。只可惜《电哪吒》的故事原型虽然简单明了且符合商业片准则,在编剧上却轻轻放过,角色转折和故事行进都太过粗心,即使质感演出都不差,但很难留下什么印象。
这次《角头》找了新编剧合作,编剧部分比起《电哪吒》有明显的进步,在主线角色和主轴上都发挥得不错,但和《电哪吒》一样,留下了不少「杂质」,支线甚至反过来导致剧情主轴交代得不够清楚,然而,这些「杂质」为什么继续存在呢?背后原因恐怕要牵扯到目前险峻的商业电影环境。
《电哪吒》置入了阵头电音文化,而《角头》不只置入黑道生态,也舍弃不了被认为是台湾电影真正可以卖的「乡土」和「偶像剧爱情」元素。事实上《总舖师》也有类似的策略,在电影主轴中同时放进乡土娱乐和偶像爱情,但《总舖师》把这些支线处理成不影响电影主轴的支线──举个例子,林美秀的〈今骂无ㄤ〉整段剪掉也不会影响片中主线。
相反的,《角头》的编剧策略,是把上述元素尽量融入主剧情并产生影响力,避免它们失去存在感。从市场背景和女主角爱赌老爸「饺伯」的设定,可以看出剧情的用心──问题在于,这并没有导致事情的成功,王彩桦、钟欣凌和市场戏跟整部电影完全不搭,饺伯的穿针引线无法说服别人女主角是很重要的角色,所以这些出来「浪费时间」的杂质,反倒影响了主线的焦点。
事实上,这种硬要置入偶像爱情的商业片「执念」,不只出现在《角头》,同样也出现在《想飞》、《阵头》、《活路》和《菜鸟》等电影中,不管片型适不适合、爱情戏是否对剧情主轴有伤,就是硬要花大篇幅帮男女主角营造恋爱感──当然,《电哪吒》也不例外。(相较《想飞》跟《电哪吒》,《角头》已至少知道要限缩谈恋爱的篇幅??)
剧本因错误的商业考量而先天不足,但至少保住主线几个主要角色:清枫(孙鹏饰)这角色写得相当好,阿雄(黄鸿升饰)的徬徨挣扎和麦克(王阳明饰)的张狂强势也都有基本分,勇桑(蔡振南饰)、阿国(颜正国饰)和阿嬷(陈淑芳饰)靠著到位的对白和硬底子演技,增加了角色厚度;至于支线和部分剧情的交代则真的较不理想。
虽然剧本和新导演经验不足影响了《角头》的整体分数,但纯就技术水准来看,绝对在水平之上,相较于剧本的先天不足,导演的拍摄、执行、整体制作水平却非常整齐,完成度相当高。李运杰导戏有功力也用心,演员揣摩黑道小动作的努力都能看见,场面调度和动作戏也都相当有水准,尤其请来《僵尸》和《窃听风云》的动作导演黄伟亮绝对值回票价,可惜最末段只有三人勇闯敌阵(是钱用完了吗?)剧情上不太合理。
此外,电影感非常强,电影语言该平稳时平稳、该斜角时斜角、该摇晃时摇晃,景深跟摄影机的动线质感都很好,跟一般电视剧水平的台湾商业电影完全不在同一个层次上。《甜蜜杀机》的美术指导郭怡君、《小时代》的造型指导林欣宜、《那些年》的灯光师李嘉寓,也共同为这部片缴出漂亮的成绩单,十足锦上添花。
《角头》的演员选角表现令人惊喜
除了美术和造型外,演员选角和表现亦令人惊喜。除了黑道经验丰富的「铁三角」蔡振南、高捷、颜正国表现一点也不令人失望,王阳明和孙鹏的演出亦算得上可圈可点,黄鸿升(小鬼)的黑道气势稍弱,但庶民感和他的气质颇为符合,整体演出还算及格。阿嬷陈淑芳每一幕都自然又催泪,绝对是一大亮点。不过因为台湾的特殊状况,电影、乡土剧、偶像剧、综艺咖出身的不同世代演员,演法还是有点南腔北调,尽管已经刻意调整,还是有些地方差强人意,如贺一航饰演的饺伯不能说演得不好,但跟其他人就是搭不太起来。
文章来源:《商业故事》 网址: http://www.sygszzs.cn/zonghexinwen/2021/1017/13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