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杜琪峰电影 ——商业与艺术的曼妙融合(3)

来源:商业故事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12-2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四、结论 杜氏影像就像是香港电影最后的倔强,杜氏影像的鼎盛时期也是香港电影最后的辉煌时期。杜琪峰将表现主义“黑色电影”视听风格淋漓尽致地

四、结论

杜氏影像就像是香港电影最后的倔强,杜氏影像的鼎盛时期也是香港电影最后的辉煌时期。杜琪峰将表现主义“黑色电影”视听风格淋漓尽致地运用在他的影片中,反差强烈地画面、看似混乱却意味深长地线条、快慢相宜的叙事节奏、饱含思考的意象符号都是杜琪峰作为电影作者与其他导演区分开来标志物。但是杜琪峰却不是一个完全的艺术电影创作者,他的电影追求商业利益,他几乎将警匪类型片做到了极致,故事情节的设置和叙事节奏的拿捏恰到好处,演员阵容既在意料之中又能勾起观众走进影院的欲望。不论香港电影走向何方,杜琪峰都是香港影史上让人铭记于心的导演之一。

[1]路春艳.类型电影概念及特征[J].北京社会科学,2005(02):147-152.

[2]【美】斯坦利·梭罗门.电影的观念[M].齐宇,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3.

[3]张长在.杜琪峰警匪片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

[4]刘誉.杜琪峰,主流中的另类[J].电影艺术,2004(06):81-84.

著名香港导演杜琪峰所拍摄的电影种类众多,喜剧、武侠、警匪、后现代无所不包。他的作品既能让观众买账又能得到专业电影界的大加赞赏,总是能在商业性和艺术性之间找到一个很好的平衡点。一、类型片与作者电影单纯作为艺术品而言,电影同文学作品、音乐作品、舞蹈、绘画等其他艺术形式一样,艺术性是它的灵魂,有着高低之分,雅俗之别。但电影作为工业革命的产物,相较于其他传统的艺术形式有着更重的商业性,电影制作需要巨大的资本投入,并非借助一支笔一张纸能够完成。站在电影商品性角度,电影产业和其他的工业产业一样,不得不以盈利为目的以保全自己发展。电影和其他工业产品一样,可以拿到“流水线”生产,这就涉及了著名的“类型电影”。类型电影是按不同类型或者样式的规定要求制作出来的影片。所谓类型是指由于不同的题材或技巧而形成的影片范畴、种类或形式。[1]类型电影就像流水线上的杯子,印不同的图案,但是拥有同样的造型,类型片就是商业电影的代名词。同样,影史上还有一个词代表电影的艺术向特征,那就是“作者电影”。特吕弗与戈达尔、夏布罗尔等人提出了“作者电影”理论,著名的作者电影理论指出,“电影作者”应具备:①最起码的电影技能;②影片明显表现出导演的个性,并在一系列影片中一贯地揭示出其风格特征;③影片必须具有某种内在的含义,导演必须通过他使用的素材来表现其某种个性,这种个性应贯串在他的整个作品中。[2]杜琪峰之所以能成为香港首屈一指的警匪片导演,与其突出的作者痕迹密不可分。二、艺术化的影像表达《PTU》《枪火》《放逐》等都是典型的杜琪峰影像,根植于商业大环境而又自成一派。接下来笔者要分析的正是“杜氏”影像卓尔不群的原因,籍此突出杜氏电影在艺术上的成就。杜琪峰影片的影像表达有其独特个性,当人们提及这些特性时往往将其归结到四个字——“黑色电影”。“黑色电影”最早并非用于电影批评,而是来自美国的“黑色小说”。“黑色电影”源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好莱坞,通常指是以犯罪、侦探为题材,以夜晚昏暗的街道为背景,利用表现主义风格来表达悲观、抑郁等情绪的电影类型。杜琪峰影片的影像风格具有突出的黑色特征,接下来笔者从构图、影调、视角以及片中意象符号来具体剖析其黑色性。(一)对比强烈的影调影调是人眼最先注意到的对画面的整体感觉之一。通过影调,观众对整个画面的明暗及其对比有了初步的印象。影调一词是从平面摄影中借用来的,包括整体画面的高、中、低调以及整个画面中明暗占比所决定的软、硬调等。光是一种感觉,光线是影像造型的基础,也是营造氛围、参与叙事的重要手段。通常,电影制作遵循好莱坞的“三点光”规则,即“主光” “辅助光” “轮廓光”。这种布光手法既突出主体又显得真实自然,既保证人物在画面中清晰又避免大面积不自然的阴影与高光。但在杜氏影像中,特别是其警匪片中,这种规则时常被打破。影片故事大多发生在光源简单的夜晚或者不很明亮的阴天,光质硬,画面的明暗对比异常突出,极具表现主义手法特征。例如影片《暗花》,只有“轮廓光”和辅助光导致面部不够明亮,又或是画面中只有一束顶灯从头上打下营造出诡异氛围的镜头比比皆是。突出的过曝和大面积的阴影充斥着整个影片,这是“黑色电影”在光影上的黑。烈的暗调和硬调会将主体放在一个非常突出的位置。这表现了杜琪峰对画面极大的控制力——观众所看到的是导演想要观众看到的。(二)线条紊乱的构图杜琪峰影片的构图亦是别具一格,与其他商业电影一味求“稳”的态度截然不同,他的电影画面布满了不稳定的线条。刻意地分割画面也成为了杜氏影像的风格。他所追求的不“稳”还不仅仅局限于线条的凌乱或是线条所造成的画面分割感,还在于他对机位的选取。通常来讲机位决定着观众观看主体的视角,在大多数影片中,机位的选择都是为了让观众感觉自然、真实。而在杜氏影像中,各种大俯角、大仰角,一反常规审美。这种反常的构图会给观众一种不安的感觉,而这种不安的感觉正式杜琪峰想要表达的。例如《PTU》中,有一场警察肥沙和三个匪徒共同乘坐一辆老旧电梯的戏。电梯外的强光透过栅栏将光线四分五裂,这种不规则的光线在画面形成了歪斜的线条。在电梯上升的过程中,线条不断分割画面,让人脸显得异常狰狞。而这种狰狞的感受正式杜琪峰想要的,在这个“电梯牢笼”里,警与匪,正与邪,有区别吗?(三)冷静客观的视点杜琪峰影像中,视点的选取也个性鲜明。电影中的视点包括客观视点、主观视点和上帝视点,电影的创作者会根据影片的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视点。黑色电影的镜头可能采用极端的高角度远景,而这种角度会让人感受到一种强烈的宿命感,片中人物的命运早已注定,他们就像迷宫中的老鼠,孤立无援。[3]杜琪峰影片中,俯拍的全景和远景相结合,固定镜头和缓慢的移动镜头在一定距离之外冷静地旁观剧中人物。这种冷静让人从剧中抽离出来让人不禁开始思考这些小人物的命运,这也就是常说的“疏离感”。(四)意味深长的黑色意象另外,杜氏影像还十分重视意象在整个影片中的运用。“黑色电影”在意象的选择上有特定的偏好,夜晚、大雨、街道、昏黄的路灯等都是黑色电影的标志性意象符号。杜氏影像中充满了类型的意象符号,整个《PTU》就是在讲述一个夜晚寻枪的故事,而整个场景几乎都在路灯昏黄的街道。除开通常在“黑色电影”中出现的意象符号之外杜氏影像还有许多所特有的元素。例如,牢笼。耀东待的牢房和大D待的牢房,空间狭小,线条疏影横斜,光线对比强烈,气氛压抑。还有《PTU》中令人印象深刻的铁笼,顶灯从上而下,照亮四个被装在极其狭小的铁笼中被脱得精光、剃掉头发、吓得魂飞魄散的小弟。笼中的人物就如同小白鼠一般任人宰割,毫无还手之力。除开牢笼,楼梯、风扇、铃声等都在其影片中反复出现,既用于渲染氛围也用于推进叙事。三、杜琪峰电影的商业元素前文已经对杜琪峰电影出色的艺术表现做了简要的分析,但是杜琪峰的电影绝非单纯的艺术片,它有着为数不少的接受群体和票房来源。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杜琪峰本人并非一个纯粹的电影作者,其影片杰出的商业性也是他能够在香港影坛青史留名的重要原因。因而后文将着重对其影片的商业元素进行分析。(一)传统的类型化叙事香港电影从工业化生产、追求利润的角度出发,几十年来形成了一种自有的叙事规范。这种规范和旧式好莱坞类型片极其相似。[4]杜氏影像带有很强的个人色彩,但并未摆脱类型片范畴,杜氏影片从本质上来讲还是商业类型片。最能够表现杜琪峰电影商业性的就是其电影的类型化叙事手法。以其代表作《PTU》为例,影片的故事情节很简单,丢枪,找枪到发现枪,十分符合类型片的逻辑——制造观众喜欢的戏剧冲突。影片开头肥沙误以为警枪丢失的丢失与黑社会有关,警匪之间的矛盾凸显出来。随后是追枪,警察肥沙及其同伴为了掩饰丢枪的事实以及找回枪支,与另一批警察和黑社会之间的矛盾升级。影片结尾,肥沙在自己跌倒的垃圾堆中找到了手枪,所有的矛盾就此化解。这种矛盾的制造与升级是为了迎合观众的观影需求,造成紧张刺激的局面以吸引观众,让观众为影片带给他们的良好观影体验买单。然而艺术电影往往不会有明显的戏剧冲突,更多的是强调导演的主观意愿,阐发作者对世界和人生的思考,哲理性大于戏剧性,形式感强于故事感。这也充分证明了,杜琪峰实际上是一个成功的商业导演,他的类型电影是得到市场认可的。(二)传统题材和御用演员杜氏影像所涉及的题材广泛,有警匪题材的如《非常突然》《PTU》,有黑社会题材的如《黑社会》《枪火》,还有爱情题材的《瘦身男女》《龙凤斗》等。由此可见杜琪峰并不对题材并不挑剔,主流的商业电影题材都在他的影片中出现过。不难发现,这些题材基本都是香港电影所惯用的,杜琪峰并没有太强烈的愿望去尝试新的题材。受到大多数观众接受的题材,就是他所乐意做的题材。即使最具个人特色的《枪火》《暗战》等影片都没有摆脱香港影业最擅长的警匪题材。在演员的选取上,杜导的片子里连配角都是腕儿。1995年《无味神探》刘青云、李若彤,1997年《一个字头的诞生》刘青云、吴镇宇、李若彤,1998年《暗花》梁朝伟、刘青云、邵美琪,1999年《暗战》刘青云、刘德华、蒙嘉慧,1999年《枪火》吴镇宇、任达华、黄秋生。单从九十年代末这五年时间来看,这些主演都是香港影史上极具影响力的演员。除此之外,笔者还发现,杜琪峰所有的警匪片几乎都有林雪作为配角出现。他总是作为一个“观众期待中的小丑”出现在剧中,长相肥胖丑陋、行事愚蠢鲁莽。实际上林雪也是香港影史上的黄金配角。从某种角度来说,是这批优秀的演员成就了杜琪峰的商业电影,毕竟,想要借由新人打开市场是极其困难的。四、结论杜氏影像就像是香港电影最后的倔强,杜氏影像的鼎盛时期也是香港电影最后的辉煌时期。杜琪峰将表现主义“黑色电影”视听风格淋漓尽致地运用在他的影片中,反差强烈地画面、看似混乱却意味深长地线条、快慢相宜的叙事节奏、饱含思考的意象符号都是杜琪峰作为电影作者与其他导演区分开来标志物。但是杜琪峰却不是一个完全的艺术电影创作者,他的电影追求商业利益,他几乎将警匪类型片做到了极致,故事情节的设置和叙事节奏的拿捏恰到好处,演员阵容既在意料之中又能勾起观众走进影院的欲望。不论香港电影走向何方,杜琪峰都是香港影史上让人铭记于心的导演之一。参考文献:[1]路春艳.类型电影概念及特征[J].北京社会科学,2005(02):147-152.[2]【美】斯坦利·梭罗门.电影的观念[M].齐宇,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3.[3]张长在.杜琪峰警匪片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4]刘誉.杜琪峰,主流中的另类[J].电影艺术,2004(06):81-84.

文章来源:《商业故事》 网址: http://www.sygszzs.cn/qikandaodu/2020/1228/877.html

上一篇:论新时代戏剧主流创作的变迁
下一篇:传播管家——公关去魅化的想象力

商业故事投稿 | 商业故事编辑部| 商业故事版面费 | 商业故事论文发表 | 商业故事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商业故事》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