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比烂不是商业的解药(2)

来源:商业故事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3-2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要接地气,不能接地府。 在经济学上,消除交易成本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将多个系统组合起来,内部打通,也就是,变成一个企业。 在互联网时代,平台最

要接地气,不能接地府。

在经济学上,消除交易成本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将多个系统组合起来,内部打通,也就是,变成一个企业。

在互联网时代,平台最大的价值就是构建一个无形的企业,协调不同的领域,让这些各自独立的部分能够进退一体,把原本分散的部分,原本零碎的交易成本整合起来。

降价是目的,不是手段。

正确的手段是提升效率。

4

之前,淘宝特价版宣传自己要“去除中间商差价,自建c2m模式,从消费数据出发指导生产,降低中间各环节成本”。

这个模式挺好,但说自己是这个模式的企业太多了。

对于这个模式的难度,其实无数前辈都证明了是地狱难度,我也是持保留意见的,比烂的事情见多了,人与人之间已经没了信任。

虽然“回归产业带”以及“帮助出口转内销的企业更好生存”的口号看起来很诱人。

但大家都是成年人。

然后看到了淘宝特价版周年庆第一天的主打商品是4块9三斤的海南小台芒。

这个价格确实足够有竞争力,我买了一箱。

我也有算盘,就算烂一半我也赚了,即便是全烂了,我花小钱,收到了教训,也不亏。

但是实际上到货后芒果没有一颗坏的。

这其实很意外,因为正常情况下应该起码有的坏。

又扫了扫评论区,好评分高达4.88分,其中有一条买家的评论很细节:一个黑龙江的大哥在发货后的二十四小时内就收到了海南的芒果,而且整箱都是完好的。

海南,黑龙江,次日达,芒果,无损坏。

这看来只是物流较快,但只有了解这里面要经过多少关卡的人才明白这有多恐怖。

这里面,有东西。

5

先说一下,芒果这个单品,之前是怎么卖的。

从批发的角度来说,水果下树之前就会产生一轮批发商挑拣的成本,又会在路上不断产生过熟的烂果,他们将成本乘几倍过渡给经销商,最后到消费者的身上。

水果从果树上摘下来不是立刻就能封箱打包的,不可能你下单一箱我就现场去摘一箱果子然后装箱送走,从果园采摘后运出果园,整理后封箱发货,快递立刻揽件再分发,这个过程就可以耗掉一整天。

这个时间,就是金钱。

果子也不能成熟了再采摘,那样路上就都烂了,必须要在马上要成熟的时候摘下,路上一边运一边催熟,如果催熟太慢,就会送到生果子,如果物流太慢,就会烂在路上。

这是一个平衡时间的游戏。

因此,如果大批量出货,不但要准确预估整体果子的成熟时间,还要根据不同地区的物流,分拣不同熟度的果子,确保送达时候的熟度。

能让一箱果子在24个小时之内跨越中国的南极北极,还能保证一箱都是完好的,这背后体现出的物流控制力和体系构建令人吃惊,不仅是物流速度,更重要的是调度体系。

海南往西藏送,海南往黑龙江送,海南往江西送,海南往北京送,这4个方向的距离和物流点都不同,需要匹配的果子成熟度就不同。

这是非常巨大的挑战。

如果快递量少,那么也没那么复杂。

而这次活动在开场的第一天就卖出了105吨芒果,几乎搬空了一座芒果山,这意味着这个体系的承担能力是极为恐怖的。

并且105吨还没有试探出能力的边界。

为了这次活动,淘宝特价版专门派人飞到三亚,从20多个果园中选出几家备选,最后选中了三亚崖城山岭上充分接受日照的果树,确保它们必须能承受住周年庆第一天的芒果销售量,而且成熟度刚好能在采摘后的48个小时,送到用户手里的时候变得可以吃。

对供货源头的熟悉,这是阿里电商系统这么多年积累下来的底蕴。

然后,淘宝特价版需要整合供需全链路,制定从消费者集中下单,到供应链配货配送的运转流程,确保每棵果树都按照剪秃作为标准,果子落地后立刻运上卡车,一出山立刻把货送到转运仓,然后再打包催熟,发往全国各地。

高效的供需运转,把当地往常50%的滞销率做到了趋近于零。

这种从源头直供的生产模式,节省了仓储成本,在省钱的同时大幅增加了物流效率,而物流效率提高,尤其是对物流的标准化,又进一步确保了水果的质量,因为在这样可控的物流系统里,催熟的工序也是可控的。

芒果下树后立即将成熟度分成三个档位,按照物流时间的大数据分析,将不同成熟度的芒果匹配不同地区,利用物流的运送时间争分夺秒地催熟,确保果子到用户手里刚好是成熟的,不会出现生果,也不出现过熟果。

文章来源:《商业故事》 网址: http://www.sygszzs.cn/zonghexinwen/2021/0328/1025.html

上一篇:为什么这届商业大佬都爱跑步?
下一篇:知乎上市首日即破发!好故事为何难成好生意?

商业故事投稿 | 商业故事编辑部| 商业故事版面费 | 商业故事论文发表 | 商业故事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商业故事》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