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商业自由与现代早期的国家治理一种思想史的考(7)

来源:商业故事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3-0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自由政府治下的居民,当他们可以合法地赚取和据有这些财富,并能够按照自己的构想来充分地使用这些财富的时候,他们便更多地倾向于以各种手段去谋

自由政府治下的居民,当他们可以合法地赚取和据有这些财富,并能够按照自己的构想来充分地使用这些财富的时候,他们便更多地倾向于以各种手段去谋生,并且会为了其子孙后代而想方设法去赚取、节约并积累财富,而不用担心一位贪婪而奢靡的君主及其权贵们——他们通常既靡费,又贫困且贪婪——以任何借口或托词来攫取他们的这些财宝。(75)Arthur Weststeijn,CommercialRepublicanismintheDutchGoldenAge, p.212; p.212; p.249; p.241.

而在德拉考特看来,君主政体和共和政体对于商业所起到的截然相反的效果,也为世界范围内的历史经验所佐证。因为在“美洲、亚洲和非洲那些盛行君主制的土地上,制造业、渔业、贸易和航运业鲜能繁盛”,而“贸易之花”只能盛开在“享有自由政府”的土地上,也即只能盛开在像提尔和迦太基、雅典和罗德岛、威尼斯和热那亚、吕贝克和汉堡这样的共和国。而荷兰在17世纪的商业繁荣,只不过是为“商业在自由政府之下最为繁盛”这一普遍命题提供了一个最为切近的例证。德拉考特的关于商业和政体之关系的分析在威廉·坦普尔那里得到了延续。坦普尔指出,“提尔,迦太基,雅典,叙拉古,阿格里真托,罗德岛,威尼斯,荷兰”这八个商业繁盛国家“全都是共和国”(commonwealths)。而其中的“头六个国家在遭到征服或屈从于专制统治之后,其贸易败落或解体”的事实表明,“共和政体中有某种特别适合于贸易的东西”(76)Sir William Temple,ObservationsupontheUnitedProvincesofNetherlands, p.189; 。以荷兰为例,坦普尔指出,鉴于其共和政体的构造,在荷兰,“无论是议会还是那位亲王,都没有侵犯其辖区内的任何人的人身或财产的权力”,而这种“人身和财产安全”,不仅赋予“阿姆斯特丹银行以极大的信用”,而且让人们“对于荷兰政府的明智产生一种普遍的共识”,而这是众多“勤勉之民”来荷兰定居的“一大诱因”。在这里,“他们不仅可以获得法律之下的安全,从而免于压迫和不义,而且还可以因其政府的实力和善治,而免遭因外族入侵或内乱而产生的暴力”。而与之相较,在专断和专制权力之下,贸易必然衰败和解体,因为它抽空了一国的人口……当人们对能否安享其劳动所得并将其遗赠给子女心存疑虑时,它必然会灭绝一国的勤勉和产业……由于私人间没有了相互的信任,贸易便不能存在,故而如果没有了对于公私安全的信心,没有了对于政府的信任(它完全仰赖于人们对于其力量、智慧和正义所抱持的意见,仰赖于一国民众的私德、品性和秩序),贸易便不能繁荣昌盛。(77)Sir William Temple,ObservationsupontheUnitedProvincesofNetherlands, p.189;

三 “英国崛起”:一种比较政治经济学的视角

在1765年刊行于世的《中国间谍》(ChineseSpy)中,当英格兰海岸在雾霭之中影绰可见的时候,受政府委派出洋考察欧洲各国现状的清朝使臣钱皮皮(Cham-pi-pi)情不自禁地评点道:“这就是……那个著名的强国,它不仅声称主宰了海洋,而且眼下还要给其他几个大国立法!”(78)Sophus ,Translatingempire:EmulationandTheOriginsofPoliticalEconomy,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11, p.13.虽然《中国间谍》只是一部旨在仿效《波斯人信札》的彻头彻尾的虚构之作,但作者假托“满大人”之口和盘托出的话,仍然表明了这样一个事实:在18世纪,作为当时最为煊赫的“商业帝国”,作为笛福口中的“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国家”(79)Thomas Keith Meier,DefoeandtheDefenseofCommerce, Victoria, 1987, p.43.,英国已逐步取代荷兰成为欧洲各国竞相效法的典范。就像曾流亡英国多年的伏尔泰在其《哲学通信》中所写到的那样:“也许后世要惊讶起来,说这样一个小岛,它本身只有少量的铅、锡、硅藻土和粗羊毛,怎么由它的商业而变得如此强大,以至于竟可以在1723年同时派遣三个舰队到世界上三个辽远的地区:一个舰队派到被英国军队征服和占领了的直布罗陀,另一个舰队派到贝尔多海港,以便夺取西班牙国王享用的印度的财富,又派了第三个舰队到波罗的海去阻止北方强国的自相残杀。”(80)[法]伏尔泰:《哲学通信》,高达观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83页。

实际上,对于伏尔泰的这一疑问——也即英国到底“怎么由它的商业而变得如此强大”,哈利法克斯侯爵乔治·萨维尔(George Savile)早在1660年代晚期就给出了自己的解答。哈利法克斯侯爵指出:“我们只是地图上的一个弹丸之地,仅凭贸易才跻身为一个大国,而贸易只是自由的产物。”(81)David Armitage,TheIdeologicalOriginoftheBritishEmpir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4, p.143.实际上,自由成就商业伟大的观点,在当时几乎已成为英国商业作家的一种普遍共识。如达德利·诺斯(Dudley North)指出:“自由和正义是贸易的恩主”,“正是和平、勤勉和自由带来贸易和财富,别无其他。”(82)William Letwin,TheOriginofScientificEconomics, p.200.雷勒尔(Carew Reynell)也写道:“促进贸易并使其臻于繁荣的主要事项包括:自由,归化政策,人口,宗教宽容,免于拘捕的自由,财产的确定性以及免于专制权力的自由。”(83)Steve Pincus, “Rethinking Mercantilism: Political Economy, the British Empire, and the Atlantic World in the Seventeenth and Eighteenth Centuries,”TheWilliamandMaryQuarterly, Vol.69, No.1(January 2012), p.21.查尔斯·达文南特(Charles Davenant)则指出:“勤勉和产业的首要基础在于自由”,“那些身为奴隶之人,那些相信其自由危如累卵之人,既不能在贸易上获得成功,也无法改良一个国家。”(84)David Armitage,TheIdeologicalOriginoftheBritishEmpire, 正是基于这一逻辑,当时的许多作家,尤其是辉格派作家才将英国的富强和商业繁荣归功于自由,尤其是归功于英国的“清教革命”所产生的“自由政体”。在为英国当时的政体革命——也即“将这个国家的政体从君主制转变为共和制”——所提供的辩护中,1649年所颁发的一份议会“宣言”指出:

文章来源:《商业故事》 网址: http://www.sygszzs.cn/qikandaodu/2021/0308/959.html

上一篇:敦煌曲子词与商业文化
下一篇:硬着陆下的软创新

商业故事投稿 | 商业故事编辑部| 商业故事版面费 | 商业故事论文发表 | 商业故事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商业故事》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